一審認定,張榮發當時具備相當的口語表述能力,持筆簽名時也沒有明顯障礙,簽名經調查局鑑定為真,且張榮發於製作遺囑時,有包括柯麗卿等見證人、公證人楊昭國等人在場,公證人有向張榮發確認,法院認為,張榮發遺囑已具備遺囑要件,因此判決駁回原告之訴。
張國政不服,提起上訴,二審由台灣高等法院審理,今天宣判駁回上訴,仍判張國政敗訴,不過張國政可以繼續上訴然而大房的第三個兒子張國政對此不滿,提起「遺囑無效」的訴訟,一審敗訴後也繼續上訴。
」張榮發過世 享壽90歲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第二,密封遺囑上張榮發的簽名,經原審送調查局進行筆跡鑑定,鑑定結果與張榮發於2011年至2015年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董事會議簽名簿、台大醫院同意書上簽名,簽名本身的結構布局、書寫習慣相符,應認是張榮發親自簽署。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最後,楊昭國於2014年12月間有至張榮發住家辦理密封遺囑公證,但僅攜帶「公證人楊昭國」印章,並未攜帶鋼印,因此將密封遺囑連同公證書攜回「民間公證人楊昭國盧榮輝聯合事務所」蓋用鋼印後,再由人至事務所繳費與領回密封遺囑,應認密封遺囑是在事務所製作完成,則公證書上就此密封遺囑的製作地點並無誤載情形。二審今(25)日認定,此密封遺囑符合規定要件,屬有效,仍判張國政敗訴,可上訴。
不動產全部由四子張國煒單獨繼承」、「願眾子女皆能和睦相處、互相照顧」。張國煒則主張,依醫療資訊及就醫紀錄,張榮發當時所作成的遺囑,仍具備遺囑能力,且遺囑是張榮發在公證人面前作成,筆跡也有經過調查局鑑定為真,由此證明遺囑是合法有效的。後於1956年中共的知識份子會議上,更有提出廢除漢字、全面改用拼音的想法,也得到了毛澤東的認同。
克羅埃西亞語屬斯拉夫語系)的狀況諸如報導與報道、搭乘與乘搭等等,多得是「即使沒有中共因素也可明顯看出不同」的案例,不宜混用。基於刊登上的方便,此類文章對於內容多不作修改,僅有少數會偶爾以括號補述台灣用語對照,以免讀者看不懂。土生土長的台灣人接受訪問,問及政經現況,更是經常有人口出「當前」現況。
簡體中文的「簡化」 中共自建政之初便努力推行文字「改革」,其動機包括1950年毛澤東訪蘇時會談提及「全人類的語言文都是要通過統一的民族語走向區域語,而實現共同的世界語」(亦即日後中共實施簡體中文,其最終目的是要將世界的語言統一,事實上等於廢除中文)。後於1956年中共的知識份子會議上,更有提出廢除漢字、全面改用拼音的想法,也得到了毛澤東的認同。
舉例來說,業內曾有同行遇過「奔馳的士兵」在經過簡繁轉換後,變成了「賓士計程車兵」。此遊戲中文區由天津光榮翻譯,因此台灣雖然在日本原廠的設計中,是東亞四個文化圈之一,但所謂「繁中伺服器」使用的中文介面中,還非得把台灣寫成「台灣島」。近年來,台灣的報章、雜誌、媒體,多有擴大引用中國大陸地區新聞、時事、話題的作法。事實上到了80年代,中共也的確曾經做過第二波簡化的嘗試,也就是惡名昭彰的「二簡字」,最後因造成用字上的混亂而作罷,後來改革開放後中共開始重視中國文化資產,也就沒有再進一步簡化,直到2013年習近平上台後,才又推出新的「通用規範漢字表」,在原有的簡體字中又刪減了約500個字。
筆者身為職業譯者,每天都要辨識、修改大量的中國大陸用語、日式中文和台式中文,實在覺得在專業上,有義務出來說明,以正視聽。截圖自遊戲畫面 大航海時代Online的地圖 使用中國大陸用語,就等於被統戰嗎? 由於台灣、香港的政治情勢,許多人會認為香港在這件事上是我們的戰友、是不幸於近年來被中共控制得更嚴重的受害者。現在打開電視廣告,已經幾乎看不到「智慧型」產品,幾乎全都是「智能」產品。斯拉夫語系或相關語言的人名、地名,台灣多以英文發音翻譯,中國大陸地區則多以俄文發音翻譯,因此甚至有克羅埃西亞在簡中翻作「克羅地亞」(以俄文發音念英文譯名,實際國名是「Hrvatska」,發音與簡中譯名完全無關。
作州名時簡中譯作「愛奧瓦」)。在眾多入侵的中共用語中,有一些是政治問題格外嚴重的案例,也就是詞語的建立過程本身與中共的政治因素直接相關:Iowa僅有在作軍艦名時譯作「衣阿華」(此乃因為中共軍事面與蘇俄關係甚近,因此軍艦名是以俄文發音音譯。
日前報載有教科書廠商在國一課本中的漫畫內使用中共用語「土豆(指馬鈴薯)」,而引起爭議的情事,更有立委於Facebook上反駁,稱該漫畫係說明兩種用法都有人用(並且文中也承認土豆指馬鈴薯為大陸用法),因此沒有問題。家喻戶曉的明星,中華民國國語稱「很紅」,中國大陸地區稱「很火」(恐怕很紅在他們那裡會變成是有黨背景的意思吧?)。
每當有人提出某個用法是大陸用法,常常都能看到有人辯稱「香港也這麼用」。由於「每小時若干公里」、「攝氏若干度」在某些軟體介面上可能難以翻譯(例如只有數字後面的字串接受翻譯,因此無法在數字的前面加字),因此中共將其改為「若干公里每小時(公里改為千米是另外獨立的改動,與此事無關)」、「若干攝氏度」。為了統一音譯,將各語系的外語一律依拼寫方式,特定的字母組合必為特定的音譯字(所以史達林才會變成「斯大林」),如此案例,不勝枚舉。現在又有教科書廠商在書內的漫畫中,將中國大陸地區用語視為「同為日常生活中可見的名稱」而用以說明生物學中為何要有學名。這顯然就是香港用語「的士」進入大陸簡中的結果。前一陣子,中科院針對自殺式無人機(又稱徘徊型彈藥,翻譯自英文loitering munition)研發案,而發送給媒體的簡報中,內容竟使用共軍的翻譯詞「巡飛彈」。
簡體中文的簡化不僅限於字體,造詞方式、翻譯方式甚至句型、文法,無一能逃過中共政策性破壞中文的魔掌。可是事實上,香港的繁中即使在與中共簡中「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之前,由於其基礎為粵語,用語本就與中華民國國語不同。
而這還是在網路直播有人不小心把台灣稱作國家就會被小粉紅出征的時代以前。舉例來說,2005年日本光榮(現已合併為光榮特庫摩)推出了一款線上遊戲《大航海時代Online》。
克羅埃西亞語屬斯拉夫語系)的狀況。筆者也聽過簡中有「打的」這個用法,顯然就是「打車(叫計程車)」與「的士」合併的結果。
更甚者,現在入侵台灣的「中國大陸用語」裡,本來就有很大一部分是來自香港、經由香港,或是以其他各種方式與香港有關的用語。舉例來說,中華民國國語中稱「檢舉」、「報告」係兩種不同的觀念,中共因為英文中皆為「report」故統一將兩種用法翻譯為「舉報」,如此譯者便可不必思考原文的「report」到底是哪一種意思Photo Credit: 台灣反戰聲明工作小組提供 via 中央社由政治大學傳播學院退休教師郭力昕(左起)、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專任研究員盧倩儀、陽明交通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榮譽教授傅大為、政治大學傳播學院教授馮建三組成的「台灣反戰聲明工作小組」20日召開記者會,說明「和平、反軍火、要自主、重氣候」等4大訴求。Photo Credit: 中央社敗德的和平:抵抗縱有犧牲,也好過投降放任屠殺的發生反戰論者的主張除了虛妄,支撐他們睜眼說瞎話的信念,也是可疑的。
只要中國不放棄對台灣的領土宣稱與野心,「收復」台灣就是中國遲早要實行的任務。根據奧斯特罕默的分類,壟斷殖民地的內政外交事務之餘,還派遣代理人執行中央的權限,這種典型的殖民帝國行徑,正符合中國對周遭的擴張行為。
在鮮少見諸台灣報章媒體雜誌,但在各國都有諸多研究出版的新疆議題上,中國公安對當地人的誘殺與屠殺,已經從過去的零星事件變成系統性的常規操作。然而他們完全沒有察覺到其中的問題:一、如果烏克蘭備戰八年仍陷入苦戰,則毫不備戰不就瞬間灰飛煙滅嗎?二、不戰爭就不會有傷亡嗎?諷刺的是,對於後者的疑問,反戰論者自己也是否定的。
台灣島上只要心智正常的住民,大概都知道對岸對台灣的恐嚇與領土野心,早於近幾年才愈發明朗的美中對立情勢。因此我們應該不要備戰而要積極謀求和平(和談、妥協或投降),為了盡量減少戰爭傷亡。
無論台灣自己有沒有戰爭準備,「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就是被中國官方一再宣傳的口號,也被記載在中國憲法的序言當中。從思想到行動一氣呵成,在台投降主義的陣營,於焉而生。而不在乎台灣面臨的實際危險、指責台灣加強自我防衛的急需、錯判中國共產黨的統治性質,這是誤以為「只要躺得夠平、老共的飛彈就打不到我」的虛妄。例如第三點所提到的,他們會以烏克蘭為例,認為烏克蘭備戰八年仍舊戰況膠著。
因此要趕緊跟中國和談,避免淪落到烏克蘭那樣慘烈的犧牲當中。至於當前美國其實更像奧斯特罕默所說的非正式帝國:因為不想耗費成本與國力,在與他國外交上僅想確保在經濟上的優越性,對於台灣來說重要的差別是,只有後者可以確保台灣在政治上的自主性,而唯有政治上的自主性,才能確保一個國家的自由民主與人權保障。
之於前者,反戰論者選擇性地忽略了中國對新疆、香港以及邊疆弱小民族的殘酷鎮壓與屠殺。這些聲音的出現,不消說部分是台灣社會在國民黨地方選舉大勝過後發作的零星症狀。
(台灣反戰聲明工作小組提供) 中央社記者曾以寧傳真 112年3月20日反戰的虛妄:自以為義之餘,還誤將「躺平」作「和平」針對第一點與第二點,我們只需要捫心自問:「不備戰對岸就不會打來嗎?」以及「在中國對台灣的侵略上,美國(或是美中爭霸的格局)是助力還是阻力?」就會知道這些命題的荒謬之處。三月底更有前總統馬英九「身先士卒」地不顧台灣的安危與輿論的勸戒,也要訪問中國的執念。